本文目录一览:
- 1、莱芜谷氏
- 2、茶业口镇的历史沿革
- 3、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位于哪里
- 4、莱芜市有多少村
莱芜谷氏
山东德州夏津谷氏的字辈为:“延引九族德常新”。济南长清谷氏的字辈为:“云元庆开立道传继胜昌”。济南平阴谷氏的字辈是:“同世继志绪统开国成家”。济阳谷氏的字辈为:“乾庆春成家多后”。菏泽谷氏的字辈为:“常守传家训年来占吉祥”。
根据“清华简”的记载,秦人的祖先是居住于东方的华夏部族的一支,为今现在山东一带。嬴姓的远祖是少昊。少昊是远古时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贵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少昊在嬴水之滨出生而得嬴姓。柳明瑞考证,嬴水就是流经今山东莱芜的嬴汶河,也就是奄国一带。
秦嬴的后代分出秦氏、非氏、扉氏、处氏、旁氏、蜚氏、飞廉氏、廉氏、徵氏、宁氏、子桑氏、子车氏、车氏、仲行氏、针氏、侯丽氏、缪氏、谬氏、絷氏、整氏、庶长氏、不更氏、权氏、谷氏、绕氏、将闾氏。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周初复泰岳後於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蚀其壤,宣王开元,舅申伯於谢。後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鲜氏、谢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第二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茶业口镇的历史沿革
1、年3月分为茶业、腰关2乡。同年10月,改为吉山、腰关2个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腰关公社(不久更名茶业公社),辖峪门、腰关、茶业、花林、法山、阁老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茶业办事处,辖峪门、腰关、茶业口、花林、上茶业乡,60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
2、清康熙年间,《康熙莱芜县志》中记录李白杨为“石城保”。在抗日战争初期,李白杨村隶属于莱芜县七区,随后在1958年归属茶叶人民公社管理。1984年,村落的行政归属调整为茶叶办事处。直至2001年,伴随着乡镇合并,李白杨村正式隶属于茶叶口镇。这段历史变迁见证了李白杨村的地理位置和行政沿革。
3、历史沿革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莱芜 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位于哪里
1、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年代为1939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8年6月28日,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李家大院+《泰山时报》印刷部旧址明朝嘉靖年间,李家先人由淄博迁来。李家大院为李氏族人修建的集中居住院落,院子格局错落有致,二层0惬意舒爽。当地流传:1857年春,东路捻军被清军曾国藩部击败,黑旗头目苏天福率部辗转逃到莱北山区,在齐长城黄石关以南地区休整。
3、卧铺村位于莱城北偏东50公里、镇政府驻地9公里处。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市毗连。全村144户,419口人,耕地570亩。明朝嘉靖年间,王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继而刘、张、李、闫等姓先后落村居住,现刘姓人口最多,潘、陈、徐、郭、商、越、孔等因种种原因,姓氏失传。
莱芜市有多少村
原山东省莱芜市,已于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地级莱芜市。截止2019年8月,莱芜区辖7个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5个行政村(居)。莱芜区:山东省济南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
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为莱芜市莱城区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为莱芜市钢城区行政区域。莱芜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8公里,总面积224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莱芜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下辖8个街道、7个镇,另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84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莱芜区辖4个街道、11个镇,即凤城街道、鹏泉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苗山镇、和庄镇、茶业口镇、雪野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840个村(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