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抗逆性主要反映在对寒害、旱害和病虫害胁迫的抵御能力上。由于茶网蝽危害及防治我国茶区辽阔茶网蝽危害及防治,生态型复杂,茶树对各种灾害的抵御力差别很大。
1.耐寒性
茶树在冬季易发生雪冻或干风冻,早春易受霜冻。一般情况下,大叶茶耐寒性低于中、小叶茶。在冬季休眠期,中、北部茶区灌木中、小叶茶树可忍受-3~-5℃的低温,短时间的-7~-8℃也不会发生严重冻害,但即使几个小时超过-10℃的低温,也会造成严重冻伤;南方乔木和小乔木大叶茶在0℃时即会出现冻害,超过-5℃会发生严重冻害。从叶片解剖结构上看,中、小叶茶树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细胞紧密度和栅栏组织层次都比大叶茶多和密;另外,中、小叶茶树叶片中的单糖、双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亦是耐寒性强的重要因素。但不论何种类型的茶树,当春茶萌发生长后,即使0℃左右的低温也会使新生芽叶冻死,这就是江南茶区经常遇到的“倒春寒”冻害,目前尚无有效的人为防御措施。
2.耐旱性
旱害有旱热害和土壤干旱两种。耐旱性强的茶树,其新梢水势较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茶树旱热害主要发生在7~9月高温干旱的江南和华南茶区;云南南部茶区则多在3~4月旱季,以土壤干旱为主。当午后叶面温度超过45℃时最易造成日灼伤,即当年春梢新叶变成赤褐色,严重时全叶干枯,叶片自行脱落,使秋茶减产15%~30%。高温期如降水不足,又无人工补救措施,土壤耕作层相对含水率低于60%时,最易造成生理性缺水,导致全株干枯,这是山区新植茶园死苗,造成缺株断垄的主要原因。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干旱会导致延迟春茶发芽生长,虽然4月上旬的日平均温度已在20℃左右,但仍无法正常采茶。
3.抗病虫性
茶树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饼病、茶苗白绢病、茶苗根结线虫病等,食叶类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茶丽纹象甲等,吸汁类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网蝽以及茶橙瘿螨和茶红叶螨等。不同生态型或不同产地各种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抗性有着很大的差别,一般大叶类茶树易感染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红锈藻病等病害,中、小叶类茶树易遭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危害,这可能与大叶类茶树角质层较薄,栅栏组织层次少,柔软多汁,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侵入与扩展有关;大叶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对害虫有一定的忌避作用,而中、小叶类茶树氨基酸和水溶性糖含量较高,易引诱害虫的侵入和繁殖。茶苗根结线虫病、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是全国性普遍发生的病虫。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病虫种群密度、病原物小种的致病力、茶树长势、芽叶嫩度、天敌状况、防治方式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抗病虫性鉴定上也有较大的难度,目前多采用重复的田间调查和室内接种法相结合来进行。研究表明,不同种质抗病虫性虽存在差异,但至今尚未发现一份完全免疫的材料。
发表评论